东莞观音山:做实山水文章,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时值佳节,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东莞观音山)已早早“换”上红衣,通道两旁灯饰华丽夺目,鲜艳的红旗与灯笼将景区装点得如诗如画,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节点,回望过往的奋斗历程,东莞观音山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实现了从“荒山”到“青山”的华丽转变,交出了一张张令人满意的“绿美答卷”。
东莞观音山“国庆节欢乐游园荟”“庆国庆文艺汇演”活动将于国庆期间举行
织密“绿屏障”,“增护”并举筑牢生态底色
地处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的东莞观音山,有着“森林氧吧”“城市绿肺”之称,四季常绿,季季花开,每年吸引着约130万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抚今追昔,早在25年前,这里还是满目疮痍的“荒山”。
“20世纪90年代,大家的环保意识非常薄弱,将打造生态公园作为自己的事业,不仅是在孤军奋战,更与时代发展显得格格不入。”东莞观音山管委会主任陈景玉表示,让东莞从旅游出发地变成旅游目的地,我们经历了漫长岁月。
为让“荒山”披上“绿装”,东莞观音山下了很多“苦功夫”。
成立初期,东莞观音山便将“环境保护”当作景区发展命脉,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形、土壤等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方案,因地制宜种植植被,增加森林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基础。如今,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茶花、侏罗纪苏铁蕨、野白桂、野山茶、野龙眼等植物遍布园区。
“增绿”难,“护绿”更难。陈景玉介绍,东莞观音山构建专业护林体系,设立专门护林部门,对森林资源进行专业管理和保护,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为动植物提供的水质清洁,为增强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景区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生态保护活动,吸引越来越多人自发性参与环境保护。
“擅自采伐、改变生态公益林为商品林等等行为,像这种不重视生态保护,短时期内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会导致生态恶化、资源枯竭,最终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陈景玉说。
积跬步以至千里。随着生态保护工作不断深化,东莞观音山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一幅生态秀美的画卷在粤港澳大湾区徐徐展开,为“两山”转化夯实绿色基底。
打好“组合拳”,“四产融合”加快生态价值转化
朝着东莞观音山景区迈进,景区门楼镌刻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醒目的大字便映入眼帘,往景区里走,绿树丛中掩映着别致的“观音山像”和“见龙”景观。
东莞观音山景区“见龙”景观
“绿水青山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陈景玉表示,为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东莞观音山探索出“四位一体”的生态资源转化路径,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产业齐头并进,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力量将生态产业化走深走实,实现各方共享共赢。
依托自身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东莞观音山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景点。文创市集、魁星苑、月老台、见龙、七星桥、万福长廊、三宝天梯、鹊桥、同心锁等景点不仅让游客欣赏到东莞观音山的美景,也成了东莞观音山生态旅游的“金名片”。
丰富的自然资源让东莞观音山具备得天独厚的科普教育功能。东莞观音山以古树博物馆为切入点,向东莞市中小学生及广大游客开展公益科普教育活动,全面展示古树在人类生活、科学研究、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养。
“近年来,约800位著名作家到东莞观音山采风、植树、调研。”陈景玉提到,东莞观音山坚持“生态建园、文化立山”的经营理念,每年举办近百场各种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
为了满足90后、00后新生消费群体体验,东莞观音山根据不同季节时令特色,举办了花朝节、状元文化节、姻缘文化节、仙侠游、迎新登高节等一系列符合年轻人需求的文旅活动,体验式、沉浸式文旅场景搭建起古今“对话”桥梁,将“高大上”的传统文化“下沉”到年轻群体。
陈景玉介绍,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东莞观音山开始向体育赛道发力。连续举办11届的东莞观音山登山大赛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群众性参与的标志性体育赛事之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据悉,东莞观音山从“荒山”变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直接为社会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间接为社会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逐年增加的游客更直接给当地居民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推动了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增强了当地居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当地经济繁荣。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续华章。以“两山转化”为目标,东莞观音山走出发展“新路子”,实现了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有效转换。“作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受益者’,未来,东莞观音山将锚定康养领域持续发力,努力将景区打造成集森林康养、文化体验和姻缘许愿为一体的文旅项目综合体。”陈景玉说。
- 上一篇:三船砂石东盟首秀惊艳亮相,聚焦矿业绿色发展
- 下一篇:用声音与服务,拉近心与心的距离